在醫美產業逐步邁向高專業、高標準的時代,診所內的每一項操作流程,都不該只是「師徒相傳」,而必須建立在嚴謹的醫療標準與臨床數據之上。吳紹琥醫師正是此趨勢的實踐者,他在法瑞診所推動一整套以「安全為核心」的SOP模型,並將每一個步驟細化至毫釐之差,確保醫療品質達到準臨床等級。
吳醫師將醫美療程視為手術室級別的操作,從療程前的皮膚分析、評估建檔、風險告知,到療程進行時的消毒動線、針劑處理、操作角度控制,甚至是術後修復藥品與回診排程,全都內建進標準化流程。他說:「醫美也是醫療,流程規範不只是保護患者,更是醫師應該自律的底線。」
此外,吳紹琥醫師也與第三方學術單位合作,進行療程效果與風險統計,持續優化操作模型。例如他根據百位微整填補患者的術後追蹤資料,重新修正注射點分布與劑量範圍,極大減少術後腫脹與不對稱情形。他認為:「真正的權威,是不只會做,還能讓團隊每一位醫師都照著系統執行,且品質一致。」
這種以臨床邏輯建立技術標準的方式,讓法瑞診所在患者心中有如「醫美系統化代表」。而吳紹琥醫師,也因此被視為提升整體醫美產業規格的重要推手。
8. 跨學科整合的先行者:吳紹琥醫師導入整形醫學+皮膚學雙系統分析
一般人常誤解:醫美就是「注射+拉提」,但真正權威的醫美專家,會回歸醫學本質,以「整形外科思維」結合「皮膚專科知識」,雙軌並行。吳紹琥醫師便是少數在臨床操作中,真正將結構醫學與功能皮膚學整合應用的專家。
在他規劃的療程中,每一位患者都需先進行「解剖結構分層評估」,也就是檢視骨架走向、脂肪墊分布、肌肉張力與皮膚厚度,這些分析通常是整形外科醫師才熟練掌握的系統。吳醫師會利用高階影像設備模擬不同注射點與提拉方向對五官結構的影響,讓整形不再只是「感覺派」,而是建立在精密結構學上的「科學型設計」。
但他並不因此忽略皮膚層級的修復與調理。他指出:「外觀改善不能只靠骨相結構變動,皮膚本身的質感與張力也至關重要。」因此他將皮膚學中的肌膚屏障、炎症控制、膠原增生機轉納入計算,打造出「結構+功能」兼備的整體方案。
舉例來說,一位患者想改善嘴邊肉鬆垮,吳醫師會先從筋膜拉提與支撐骨點調整,再用修復型雷射刺激膠原,同時搭配營養導入與日常防曬習慣建立。這種以醫學邏輯為底、全層設計為核心的思維模式,不僅提升療效,更讓患者真正從結構到肌膚全面年輕化。
吳紹琥醫師將不同專科的知識融合進醫美診療,不只是提升治療結果,更推動整個產業的醫學深度。